这篇是第二篇关于美国史的读后感。
今天是2020年7月11日。疫情笼罩之下的美国,迄今已经累计确诊330万人、死亡13.5万人,每天新增确诊保持几万人的高速增长,丝毫看不到好转迹象。但是美国人最近走上街头****,不是因为政府抗疫不利,而是因为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压致死,导致了席卷全美反种族歧视**。疫情死亡十几万人,美国人不愤怒;跪压死亡1个黑人,美国人就炸锅???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蜜汁操作?不太能理解美国人的思考逻辑。有道是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”,找出书架上这本《美国的伤痕——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》,想看看美国人的老祖宗给当代的美国人打下什么样的思想基础。
本书作者是一名德裔英国学者,主要研究方向是英国史。以往关于美国独立历史主要是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写的,重点是歌颂革命者如何如何。这本书独辟蹊径,站在大英帝国的角度看待这场独立战争,本身德裔背景又让他对英美双方持有较为中立的立场,所以相对会更客观一些。这本书的视角不在于还原这场战争本身,而是聚焦在战争中的暴力因素。
一般来说,战争就是以杀戮作为目的,不可避免的带有血腥暴力因素。但是美国独立战争却在后来被美国政府有意识地美化粉饰,强调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道义、仁慈。提到美国的独立战争,我们会想到英勇的爱国者们,为了捍卫崇高的理想,团结一心抵抗专制的统治者。这套英雄主义叙事是属于美国人的“国家神话”。本书就无情地戳破了神话的泡沫。书中举出大量史料证明,领导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军,在对殖民地的保皇派(支持英国政府统治,反对独立)、英军战俘、妇女、黑人、印第安人等,动用了大量“残忍无情、破坏灵魂”的暴力手段。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,美国建国以来,这段历史不断被粉饰、再粉饰,但是今天的“美国精神”背后,依然潜藏着崇高目标和暴力倾向之间的复杂对立。
这里结合另外两本书来进一步谈谈我的感想。
第一本是亨廷顿的《谁是美国人》。这本书主要关注的是美国种族问题,认为拉美**会影响美国民族的纯洁性。美国一度被称为“种族大熔炉”,英国清**、爱尔兰人、德国人、意大利人,**到美国后都成为了美国人。但是这种民族融合至今仍然没有跨越“肤色(白人)+宗教信仰(**教)”的界限。回到美国独立战争年代,独立宣言上的“We American people”指的仍然是白人清**,这条脉络依然没有变过。黑人、印第安人在英美双方都有参与,英国似乎表现的更加“种族平等”一些,比如对参战的黑奴许诺,胜利后会给他们自由。打完这场独立战争,美国黑人继续当奴隶,印第安人也损失大量人口和土地。书中甚至提到,因为华盛顿军对印第安部落的屠杀过于残暴,以至于小儿听到“华盛顿”名字而不敢夜啼。美国人的纯洁性,在立国伊始就是建立在系统化的种族灭绝、种族隔离、种族歧视政策上的。
第二本书是《论美国的民主》。托克维尔在19世纪游历美国,惊诧于美国基层社会的自治传统,但是他只看到了事实的一面。民主是建立在阶层、理念一致性的基础上的,民主能够达成一致,或者说大方向一致,背后仍然是人群的纯洁性。在独立战争中,美国人其实分成了水火不容的两派:爱国者(支持独立)和保皇派。为了追求战争胜利,爱国者对保皇派进行了大量迫害,比如没收财产、游街示众等。在战争的中后期,激进的爱国者们甚至要求中间派也要逐个过关,宣誓支持美国独立。到了战争结束时,美国本土几乎没有保皇派的存在,他们要么逃到国外,要么死于战争或迫害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一个美国内战,本质上是爱国者消灭和驱逐了保皇派。所以,用意识形态划分敌我,通过消灭敌人来维护思想理念上的一致性,这才是美国式民主能够运行的最重要基础。
今天的美国显然遇到了**烦,黑命贵运动反映的是美国立国之本的“种族纯洁性、理念一致性”在今天受到了巨大挑战。暴力是刻在美国基因中的,历史上发生重大的路线之争时,美国人曾经用独立战争、南北战争两场内战来解决争议。也许今天的美国需要再来一次血腥的内战才能实现美国的重建。 |